近年来,在美国,从创意商品到婚礼旅行,众筹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今,这股技术风潮悄然蔓延至房地产领域。越来越多年轻人正通过众筹平台为购房筹措首付款,甚至将其视为迈入房产市场的新钥匙。但这种新趋势究竟是创新的机会,还是潜藏风险的陷阱?或许答案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在传统路径之外,越来越多的千禧一代购房者正通过众筹方式积累首付款。这些人虽然具备按揭贷款资格,却难以一时凑齐高额首付,而众筹恰好提供了一条绕过障碍的捷径。以HomeFundMe和Feather the Nest等平台为例,购房者可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众筹页面,讲述购房计划、上传照片或视频,通过社交网络分享并接受亲友资助。
HomeFundMe的出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困境。据了解,它是第一家专为购房首付款设计的众筹平台,并得到了房利美与房地美的支持。用户只要通过其母公司CMG Financial申请抵押贷款,完成购房咨询培训,即可获得平台的额外奖励。对于收入低于平均线的用户,公司甚至愿意按比例补贴至2500美元,这为许多首次购房者提供了实质性的鼓励。
在商业模式上,不同平台的玩法和收费差异明显。例如,Feather the Nest虽然运营已久,但会对每笔捐款收取5%的服务费及额外支付处理费用。相比之下,HoneyFund表面上不收平台费,但用户在提现时需支付2.8%手续费外加固定成本。
尽管这些平台多数瞄准婚礼筹资或家庭支出,但首付款已逐渐成为主流用途之一。数据表明,HoneyFund每年有约6%的用户明确用于购房首付。平台负责人也坦言,越来越多年轻夫妇不仅为买房做准备,同时也希望提前积累装修费用。
尽管众筹平台为年轻购房者提供了便利,但它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警惕。首先,按照美国传统抵押贷款制度,首付款的“礼物资金”通常需要清晰来源、提供赠予证明。而众筹平台绕过了这些传统审查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对购房者财务稳定性的判断。
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如果一个人无力靠自己积蓄支付首付款,这是否意味着其在财务规划与风险抵御
能力上存在缺陷?毕竟,储蓄能力往往是判断其是否能长期承担房屋维护成本与贷款责任的重要指标。
正如2008年金融危机所警醒我们的那样,若没有足够的财务缓冲能力,一次突发的医疗费用、车辆损坏或房屋维修就可能击垮整个家庭的财务结构。因此,从众筹平台获得首付款的人群是否已经具备稳定的长期偿付能力,还需要更严格的评估与监管。
不可否认,众筹为美国房地产市场注入了一股灵活创新的动力,也为资金受限但有购房需求的人群提供了机会。然而,围绕平台审核机制、购房者偿付能力、监管规范等问题仍有许多未知。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与规范化发展,还需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
本文“美国房地产众筹会成为新风口吗?一文看懂未来发展前景”由美研建筑整理提供。众筹购房虽非主流,但其引发的购房金融新思路已然显现。未来,它是破局之道还是风险隐患,将取决于平台、用户与制度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博弈。